1楼
孟津梨简介
是洛阳名产,栽培历史千余年,自古即为贡品。因它孟津梨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故又称为“洛阳金桔”。清代时,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现在已增至30多个品种。孟津梨主产于孟津县会盟镇及周边地区,古时曾为贡梨。这里地处黄河冲积滩区,土深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适宜梨树生长。孟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齐民要述》记载:“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味甚甘,海内唯有一树。”孟津梨树面积过去多达3000多亩,后因黄河南浸,川区种稻,原梨树面积减少。进入90年代后,该县把恢复和发展孟津梨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重要林果产业,建立了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1995年和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在会盟镇建立了中日友好梨树示范园。目前,全县梨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余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孟津梨在洛阳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史。味甜多汁,细脆无渣,形圆色黄,被誉为"洛阳金桔"。封建时代,是洛阳地方官向皇帝进贡的主要名产之一。公元3世纪时,史书《广志》就记载着"洛阳北邙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孟津县志>载,当时栽培较多的品种就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马蹄黄等。1949年后,人民政府很重视这一历史名产的培植,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接枝杂交,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发展到30多个品种。孟津梨每年都大量出口,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孟津梨品种很多,据专家调查有22个之多。天生伏梨,为孟津梨的当家品种,就是传说中的贡梨。别看样子不强,果点小,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可达300克。果肉鲜美,汁多,味甜,石细胞少,质地细脆,落地即酥。所以又叫“雪花脆”,也叫“落花酥”。被誉为“洛阳金桔”。长得虽不周正,吃着确实香甜。果肉细腻,入嘴就化,更兼汁水多且甜,咬过的地方直往外流水儿,水儿滴到地上,能凝结成晶莹的糖粒儿。肉细、汁多、渣少、清脆、香甜、甘美,能让你把犁核都吃完,还舍不得丢掉。 现在这种品种很少,多是近年来引进的优质矮化品种,个大、色鲜、晶莹、味甜。加之科学种植和管理,梨农们坐果不久,就用纸袋把幼梨一个个套起来,这种生长在纸袋里的品种梨,既无病虫伤害,也无药物侵袭。较之“雪花脆”“落花酥”,品质就更好了,特别是生长在孟津老城铁炉的土地上,“叶图相似,其实味不同”,品质就更为上乘了。古人云:“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叶图相似,其实味不同”,“离其土,则失其味也”,“水土异也”。
[编辑本段]孟津梨传说
1、读过晋朝潘岳“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的诗句吗孟津梨?芳梨,就是如今的孟津梨。这种梨,与别的梨不大相同。皮青肉细,滋味甘美,咬一口香醇沁脾,唇齿留芳,所以古称芳梨。为什么如今叫孟津梨,这里有个来历。 芳梨原生在皇帝的芳林园之内,只有皇上和他的亲眷们才能享用。洛阳乃兵家必争之地,朝朝代代战乱不息。宫苑遭焚,名园废弃,芳梨树也屡次遭劫,渐渐绝种了。 孟津有个果农孟老汉。他平生酷爱芳梨树,也是种梨的行家。看到名苑被毁,芳梨无存,常常为此长嘘短叹。这一天,他路过芳林园,突然发现废墟上发出了三棵寸把高的梨树苗,真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回家中,细加培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几年的功夫,三棵幼苗变成了50余株梨树的果园。由于终日劳累,加上年老体衰,老汉患了重病,茶饭难进,便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辛勤一生,总算积累下一点家产。现在我快不行了,把财产分成三份交给你们。一是500两银子,二是50石粮食,三是50棵梨树。这三样东西,你们兄弟三人各挑一样吧。 老大比猴还精,抢先开口:“爹,500两银子我要吧!” 老二比鬼还机灵,也急忙接了腔:“爹,我就要那50石粮食吧!” 老三是个实诚人,他说:"爹,两个哥哥的话正合我意,我就是要那50棵梨树哩!” 孟老汉点点头,一蹬腿去了,三个儿子就这样分了家。老大老二认为自己在分家时占了便宜,心里十分得意。自恃家底雄厚,又没有老人管束,乐得清闲自在,天天啃老本,什么活也不干。老三夫妻则和往常一样,每天在梨园施肥、浇水、耕耘、除草,辛勤地劳动着。 这天,老大和媳妇吃饱喝足,到城里游逛。路过梨园时,见三弟和弟媳正在给梨树施人粪尿,忙捂起鼻子紧催毛驴快跑,还讥笑说:“三弟妹呀,咱爹说过,梨树是摇钱树,赶快摇吧,一摇银子就下来了!”老三和媳妇自得其乐,笑着答道:“梨树会结金银的,不信咱们走着瞧吧!” 常言道:“创业犹如针挑土,败业好似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