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陈金
年龄:54
心得体会:年轻人买房好辛苦,异地买房更辛苦
火车慢慢启动,儿子透过窗子向我挥手告别,我用手比出一个电话形状告诉儿子到了北京就打电话给我。望着远去的火车,我的鼻子一阵发酸,儿子这趟回家敲定了一件大事,心有不平却没跟我抱怨一句话,他是怕我跟他妈担心,就把一肚子委屈和不满都咽到肚子里。这一切都源于一套房子。
兢兢业业一家人,攒钱只为能给儿子买套房
我们老家是南方一个小县城,家中只有一个独子,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仍尽量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子。好不容易把儿子供到了上大学,我们一直希望儿子毕业后能留在北京,多见见大世面,最好能定居下来。我跟他母亲都生在非常时期,那个年代别说牛排、披萨,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跟我同时期60年代出生的人,能考上大学的也是凤毛麟角,高中毕业就算高学历了呢。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中有相当多的人都想把当年自己没享受到的机会和经历能在子女这一代弥补上,希望他们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我们的鼓励下,儿子小虎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
我们认真攒着每一分钱,一年到头也不怎么买衣服穿,“都一把年纪了,用不着追时髦”,每次儿子给买衣服我们都嘱咐他,因为我们都想着能攒钱帮儿子在北京买套房子,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料却赶上了特殊时期,2011年北京出台了限购政策,要求外地人必须连续缴社保5年以上才能在京买房,本来已经开始看房了,无奈只能放弃了。儿子安慰我们:稍安勿躁,我这刚毕业不用太急着买房,以后再买也不迟。一家人天真地以为,五年后再买也不迟,“井底之蛙”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错过了买房时机。儿子在北京继续租房住,为省钱就跟好几个人一起合租房子,每个月900块钱房租。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几年之后的房价房租都发生了翻天变化。
有了购房资格,房价却今非昔比
这五年之中,房价经历了上涨、微跌、再上涨的几个阶段,但无非都是涨三成,跌一成的形式,涨幅总是高于跌幅。老伴感叹:怎么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呢?钱越来越不好赚,房子却越来越贵,到今年儿子有了购房资格,房价却已今非昔比翻了倍。我们已经意识到,待在原地不动只能眼看着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昔日的帝都变得更加高不可攀。儿子租住的房子也从几百到一千,再到两千,不仅是因为他收入高了住得起好点的房了,也是因为在北京呆了这几年,自己租房标准也变高了,用儿子的话讲就是:工作了好几年,生活品质要提高点才行,要不然回老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挤在不到十平米的小房子里。
但租房毕竟是租房,比不上人家有自己房子的人,听儿子说,就连有的小区物业也区分租户和住户收水电费。看着儿子无数次因为租金、房东的原因搬家,看的我好心酸!却无力拿出更多的钱买房。而此时儿子似乎也有了什么想法。
转战老家再遇限贷,年轻一代买房心好累
中秋假期前夕,儿子打电话回来,说假期要回来看房,北京买不起,就回老家省会城市买,房价涨得厉害,再不买就真买不起了。电话那头的儿子显得格外激动,言语中流露出焦虑和无奈,虽然他嘴上没说,但是我能感觉出在北京漂泊多年却收获甚微的失落感:无房、无车、无户口,最后只能回老家寻求些许安慰。儿子说了,小县城的房子不值钱,还是得买省会城市的,买了还能增值。
可是觉得房子会增值的不止我们一家,有多少本地的、外地的人挤破脑袋跑到省城买房,今年眼瞅着房价破了万。中秋节回来后,儿子和我跑到省城看房,看了好几个楼盘,都是熙熙攘攘地买房人,找到售楼员,被告知:买房先排号,等着吧。儿子硬着头皮拿了号,都还没等排到房子就卖光了,还有楼盘干脆就竞价售房,谁给的价格高就卖谁。假期这几天无功而返,一家子都满脸愁容,我更是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买不到房子的不止我们一家人,有个亲戚也是排了几个月的号,一直没有买上,最后跑到外省的一个中等城市买了套新房,亲戚劝我们不行也去别的地方买吧,这么耗着也不是个事。但是儿子有点不太乐意,买房是用来住的,跑到外省去买,以后也住不上啊。儿子说,十一回来接着看房,这次我们降低了要求,户型、楼层、朝向统统不考虑了。好不容易排到一套房,但是一纸限贷令再次让我们措手不及,首套房首付直接涨到30%,瞬间多了好几万首付,几万块钱,听起来不多,但是对我们一家人来说已经再多拿不出一分钱了。我安慰儿子说,不行我就找人借点,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说:“您都这个岁数了,为了给我买房还得落下老脸跟人去借钱,让我这个当儿子的多没面子,借钱的事您就别管了,交给我吧。”
那两天小虎早出晚归,经常跑到外面接电话,每次回来都显得疲惫不堪。为了处理买房的事特意又请了几天假,他说担心又出什么差错,想一口气买了心里好踏实点。最后连平时不怎么喜欢的表哥家他都跑去借钱了。我跟他妈攒的积蓄加上儿子这几年攒的还有跟亲戚借的钱,终于凑够了首付。房子买下来了,儿子背负了将近100万的房贷。
作为一位父亲,我尽量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但是面对买房,有时我真的爱莫能助,家里的积蓄有限,看着儿子努力赚钱我们也很心疼。有相当一部分像儿子一样的年轻人挣扎在一线城市,为自己和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年轻一代积累的财富大多都贡献给了房子,特别是80、90后,赶上了楼市发展的高峰期,本来是用来居住的房子,变得越来越不像住房,而是像一种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在地方买房的羡慕在大城市买房的,没房的羡慕有房的。为了买房倾尽所有积蓄的大有人在,年轻人的财富就这样被房子榨干了!
儿子临走时一直在安慰我们:“以后你们就有新房住了,房贷的事不用担心,我有能力还。”但是我们心里清楚的很,儿子回到北京后肯定要节衣缩食还贷款,以前一直盼着给儿子买房,可我有些迷茫了:这跟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不太一样..